一、什么是成瘾? 正常成瘾和病态成瘾? 成瘾现象普遍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听到烟瘾、酒瘾、赌瘾等各种成瘾现象,那么成瘾是不是都是坏事?实际上成瘾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成瘾,另一种是狭义的成瘾。所谓广义的成瘾是指各种依赖、癖习和迷恋,它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和习惯性,这种嗜好和习惯性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脑)而引起兴奋或愉快感而形成的,例如:科学家迷恋科学实验,有的人是球迷、戏迷,有些人特别嗜好某种食物,有些人爱好集邮等。只要利大于弊,就属于正常的行为,或正常的“成瘾”。狭义的成瘾是指对某一行为或物质的欲望达到了渴求的程度,其行为影响到正常的心理、生理或社会功能,给个人带来痛苦,造成不良后果,如吸毒、酗酒、吸烟、赌博、网络成瘾等,这种可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危害社会的成瘾,就属于病态的成瘾,其中最重要、危害最严重的是药物成瘾和网络瘾,特别是吸毒。 成瘾的特点 ?成瘾的共同特点是满足需要的强烈愿望,对物质和行为缺乏控制和节制,只想到物质的使用和行为的执行,而不考虑结果是否有利。自然界有很多物质可使人产生愉悦或摆脱烦恼,因此,人类文明史中始终有这些物质的使用,如酒、烟草等。任何成瘾现象都有致瘾源。致瘾源是一种能使易成瘾者产生强烈的欣快感和满足感的物质或行为。包括:物质致瘾源,如鸦片、酒精、尼古丁等精神活性物质是通过人体生理基础而作用的物质致瘾源;精神致瘾源,又称非物质致瘾源,如刺激性小说、武打电影、电子游戏、网络和赌博等。 精神成瘾和物质成瘾都可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追求致瘾源的愿望,也就是说对致瘾源的心理渴求,其目的在于获得一定程度的特殊心理体验,或者心理上的满足。 成瘾有轻重之分? 成瘾的程度有轻有重,可分为:瘾:是由于神经中枢(脑)经常接受某种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性,如药瘾、酒瘾、烟瘾、网络瘾等。癖:是对某种事物特别爱好而难以舍弃,如纵火癖、偷窃癖、恋物癖、洁癖等。迷:是对某人或某事物发生特别爱好而沉醉,如足球迷、武侠迷、影迷等。瘾、癖、迷的共同点是欲望和渴求,使用致瘾源者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追求致瘾源的愿望,不顾一切地、不间断地寻求致瘾源,即“强迫性地使用致瘾源”。三者追求致瘾源愿望的程度:瘾最为严重,癖居中,迷较轻,这是相对的划分。 如何判定成瘾? 如果想判定一个人对于某件事究竟是爱好还是上瘾,可以通过一些标准来判断,比如这件事已经占据了这个人的身心,只有不断地增加对于这件事的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满足,无法控制去做这件事的冲动,一旦不做就会烦躁不安或者情绪低落,因为过度迷恋而面临失学、失业,或者失去朋友等,人的社会功能受到损害,生活节律紊乱,并且出现一些躯体症状等等。如果大部分符合这些情况,那么说明你已经上瘾了。 二、药物成瘾 人有病,需要吃药,这是很自然的事。可是,有的并非由于医疗上的需要,而是为了服药后心理的特殊快感,或避免断药所产生的痛苦,被迫长期或周期服药,这在医学上称为药瘾或药物依赖。 引起药物成瘾危害最严重的称为毒品,例如: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苯丙胺类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一)药物成瘾的表现 生理依赖? 当脱离吸食毒品时,往往表现为躯体不适。如:最初表现为哈欠、流涕、流泪、出汗等;逐步发展为软弱无力、失眠易醒、情绪恶劣易激惹、抑郁等。这些表现称为生理依赖症状。所谓生理依赖又叫躯体依赖(毒瘾),这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对长期使用成瘾性毒品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状态。此时身体必需在足量毒品维持下,才能保持正常状态,一旦停止使用毒品后,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戒断症状。以海洛因为例,其戒断症状表现为呵欠,流泪,流涕,皮肤起鸡皮疙瘩,出汗、瞳孔散大,肌肉、骨、关节疼痛,寒战,体温升高,焦虑,烦躁不安;严重者嚎叫,撞墙,在地上打滚,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心理依赖? 毒品的心理依赖(心瘾)比毒品的生理依赖更令戒毒者难以承受。通常情况下,稍有意志的戒毒者都能够承受毒品的戒断反应,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无法使他们摆脱对毒品的心理渴求。这令很多吸毒者在消除毒品戒断反应后,仍无法忘怀毒品带给他们的美妙感觉和异常欣快感,他们对毒品心理上的欲望,往往超过生理上所承受的痛苦。(动物实验:如在数月前,实验员给狗注射吗啡,并直到成瘾。然后,实验员销声匿迹,再也不同狗接触。接着,其他人对狗进行了脱瘾戒毒治疗,并经科学仪器反复测试,证实狗的体内确实已没有毒品。而当实验员再次出现的时候,它两耳尖锐地竖起,全身痉挛,好像被一根电棍击中。接着,它又开始反射性呕吐,继而,如软泥一般瘫倒在地。这一实验表明,曾被注射吗啡上了瘾的狗,虽然戒了毒,但当它一看到该实验员,神经系统就立即追忆起注射吗啡上瘾后的感觉,从而出现强烈希望再次获得吗啡的反应。) 因此,很多人戒断毒品后又重新摄入毒品,即复吸行为,以满足他们对毒品的心理需求和对毒品的饥饿感。其复吸率可达95%以上,全世界都无例外。 心瘾是毒瘾的续延结果,是由于长期的吸毒-戒毒-复吸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生活习惯、生活理念、人格、行为能力等一系列的异常改变。如:消极的人生观、丧失责任感、人格分裂、性情易燥、逆反行为等。
(二)药物成瘾的危害 摧残身心健康? 在生理上,这些毒品进入人体后,会使人的机体发生适应性改变,建立起新的药物作用下的平衡,从而产生对毒品的依赖性。一旦停止用药,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并伴有不安、焦虑、忽冷忽热、流泪、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感。久而久之,会导致记忆力衰退、营养严重不足,抵抗力下降,多种疾病发生。在心理上,毒品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会出现一种精神效应,使人对毒品产生强烈的渴求。久而久之,毒品会摧毁吸毒者的精神和意志,使其堕落、道德沦丧,出现人格解体、心理变态。尤其是青少年,身心发育均未成熟,一旦吸毒成瘾,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的摧残更加严重。(如一些吸毒成瘾又搞不到毒品的人,在“白色魔鬼”的驱使下,用切手指、砍胳膊、烟头烫等自残方式来缓解毒瘾。据联合国禁毒署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吸食毒品而死亡的人数高达10万人,因此而丧失劳动能力的每年约1000万人。) 对社会的危害? 引发刑事犯罪,吸毒是一种高额消费。据调查,每个成瘾的 吸毒者一天需花费100~1000元不等的毒资。如此高额的消费,一般说来凭正常的合法收入来维持是不可能的。为了支付巨额的毒资,吸毒者不得不采用非法的方法来获得钱财,从而诱发多种违法犯罪,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据记载,“共和国第一大案”的主犯刘青山,也是因为吸毒才走上犯罪道路的。由此可见,吸毒导致的犯罪行为日渐增多,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罪恶的渊薮。) 传染多种疾病? 吸毒者常常采用静脉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的方式吸毒。在采取这种方式吸毒的过程中,常常因多人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而传播各种皮肤病、性病甚至艾滋病等多种疾病。截至1998年3月,我国检测发现9970例艾滋病感染者,其中66%是使用不洁注射器的吸毒者。可见,吸毒可以导致多种传染病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导致家破人亡? “烟枪一支,不见枪声震地,打得妻离子散。锡纸半片,不见火光冲天,烧尽财产家园。”这是解放前对吸毒者危害家庭情况的写照。虽然原来的烟枪已换成了现在的注射器,但吸毒对家庭的危害依旧,甚至更烈。吸毒者所需的高额毒资,一般家庭是根本无法承受的。因此,一人吸毒,往往会使全家的积蓄迅速耗光;当吸毒者毒瘾发作而又无钱买毒时,吸毒者就会不顾一切地变卖甚至偷拿家中的财产,使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家庭的倾家荡产,必然导致家庭成员的不睦,并最终造成家庭破裂,妻离子散,父子反目,甚至残害家庭成员,可谓“一人吸毒,全家遭殃”。 消耗巨额财富? 如前所述,每个吸毒者每天所需毒资100~1000元不等。那么,每个吸毒者每年所耗毒资为36,500~365,000元不等。按1997年登记在册的54万吸毒者计,在我国,一年内这些吸毒者所消耗掉的毒资为197.1亿至1971亿元。可见,吸毒不仅不会创造任何财富,而且会严重消耗社会财富,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巨大破坏。
三、为什么会成瘾? (一)毒品本身的原因 吸毒成瘾实际上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疾病:一些人开始吸毒时,往往出于好奇、模仿、解闷、追求享乐等原因,但是一旦成瘾,他们的行为就完全被毒品支配了,甚至彻底丧失理智,人性泯灭。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这是因为吸毒成瘾后,其脑的功能发生了诸如受体亲和力、递质释放、病理性氨基酸代谢等毒品依赖性变化,并且脑的结构也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如受体构象、递质耗竭和囊泡变性、萎缩甚至消失。这在酒、海洛因和可卡因依赖者和动物模型中都已得到证实。因此,吸毒是不良行为,而成瘾则是脑的高级神经活动障碍,且为反复发作性顽症。国际医学界把吸毒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范畴,并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毒品成瘾的脑机制: 基因和遗传学机制? 觅药渴求和戒断症状等均有相应的神经解剖学和生物学基础。从使用毒品到滥用毒品,甚至依赖毒品,均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遗传因素在决定阿片类药物易感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相同的生活背景下,仅有部分人尝试吸毒,其中又仅有部分人成瘾,成瘾的人群中仅有部分能戒断。 动物实验研究也显示某些动物对成瘾药物敏感,并能稳定遗传;敲除相关的基因可以影响动物的戒断症状以及对成瘾药物的渴求,同时也会减弱对药物引起的行为敏感化。因此,心理性成瘾与特殊的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奖赏机制? 生物有两种本能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即个体保存和种族保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与这两种本能有关的行为(饮食、性、哺乳等)能使行为者得到快感,而未能完成上述行为则可能出现渴求感,从而激活个体趋向这些目标。在行为学中,与快乐有关的事件称为“奖赏”,奖赏被认为是管理行为的最基本的要素。 (Old 和Milner 在1954 年首先发现电刺激某些脑区能对实验动物产生强化效应,实验动物常以每小时大于6000 次的频度按压杠杆,以获得电刺激。电刺激所产生的强化效应要比自然奖赏物,如食物、水要强得多。Rottenberg 和Lindy 的试验表明,如果要实验动物选择电刺激或食物和水,那么动物往往选择电刺激, 渴死饿死在所不惜。还有一个特征是动物对自我电刺激脑部所产生的奖赏从不满足,不停按压杠杆以获得快感。强烈的奖赏作用及缺乏满足感是直接激活脑部奖赏系统的两大特征。) 奖赏性电刺激能激活奖赏环路,首先是内侧前脑束的下行纤维,然后是中脑边缘多巴胺通路的上行部分。许多药物均通过该通路促进多巴胺神经元活动而获得奖赏效应.其主要包括中脑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和前额叶皮质。目前普遍认为伏隔核是造成成瘾药物心理性成瘾的关键所在。 对人类有奖赏作用的药物,均能制备成实验动物自我给药模型,最易造模的成瘾药物如兴奋剂(如苯丙胺类药物、可卡因)和阿片类药物(如海洛因、吗啡等)。如用外科手段植入静脉插管,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动物能通过按压杠杆,自我获得药物。这种试验手段能较好地模拟人类的药物使用(见图1)
图1 动物自我给药(self-administration)示意图
如图所示, 将插管植入动物静脉或脑室内, 插管与注射器相连, 动物通过按压与计算机相连的杠杆, 获得药物。 学习和记忆机制? 心理性成瘾与神经系统中的学习和记忆功能有关,均由某些调节因子和细胞内信号转导来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并持久地改变行为。一方面成瘾本身是一种特殊记忆,能够长时间保持,是形成心理渴求的基础;另一方面,阿片类物质又可影响记忆过程,使对药瘾的记忆更加鲜明。影响情绪和记忆的杏仁核及海马区域与对成瘾物质的渴求感和觅药行为关系密切。与可卡因关联的因素可以激活大脑边缘系统的杏仁核和前扣带束,说明对可卡因的渴求与杏仁核和前扣带束有关。因此亦与情绪反应、信息处理和工作记忆有关;与大麻相关的视觉或嗅觉刺激物可引发对相应成瘾物质的渴求。 神经生化机制? 多巴胺及其受体在心理性成瘾神经生化机制中起重要和主导作用,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几乎参与了所有药物的奖赏效应。阿片类物质通过阿片受体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对多巴胺神经元起突触前调制作用,促使多巴胺释放,产生欣快效应。 药物戒断时,脑内神经元细胞外多巴胺水平比基础水平低,处于需要药物状态,表现为药物的正性强化效应;当出现阿片类药物相关性暗示时多巴胺水平增加,表现为条件性奖赏作用。这两种状态均为产生心理性成瘾和复吸的主要原因。
(二)人的主观因素 生理学的解释? 现代生理学对毒品依赖成因提出了“补偿理论”,并在动物实验中找到了一些证据。补偿理论认为,吸毒者神经系统缺乏某种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人体中具有控制情绪的作用,如果缺乏这些化学物质,就会使人处于一种不良的精神状态中,当吸毒者发现毒品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冷漠、抑郁等精神问题时,他们就会不断重复地使用它们,从而染上毒瘾。 生理学对吸毒成瘾的解释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所以说它的解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而目前对毒品的药物治疗措施也是依赖对毒品成瘾性的生化理论分析来进行的。 但是生理学对毒品依赖的解释过分强调毒品对吸毒者的驱动作用,忽视了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对毒品依赖产生的影响。因为生理学家对吸毒的解释过于片面,所以他们对很多问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比如为什么不同种族、民族、不同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人使用毒品的种类不同?为什么许多酗酒或吸毒的人并没有遗传性的联系?如果说毒品给吸毒者带来的快乐是固有的,那么为什么很多初次吸毒的人并不能体验到毒品给他们带来的异常欣快呢?) 心理学的解释? 出于好奇心,追求刺激或解脱而吸毒在众多的吸毒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这种追求刺激的心理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好奇心理,或者说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好奇或者追求刺激的心理一般都源于对自己业已成型的生活方式的不满,人们在周而复始、枯燥单调的生活方式中会逐渐产生一种空虚、乏味和麻木的感觉,消极对待这种感觉的人。吸毒能使他们本该如水的生活翻出新的花样,吸毒能使他们的身体受到特殊的刺激,尽管这种刺激是短暂的,而且是后患无穷的,但在这种难以言表的刺激中,他们能够抛开心中所有的烦恼,忘掉人世间的一切痛苦,在极乐的巅峰上飘荡。正是基于这种追求,或者是基于重温这种身心体验的强烈欲望,人们才会置种种危险于不顾而去吸毒。 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追求解脱心理是促使他们吸毒的又一个主观原因。这种追求解脱的心理往往起始于一种对社会、对周围环境或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不满足感、不幸福感和失落感。 出于好奇心、追求刺激而去吸毒的人,多是青少年,而为寻求解脱去吸毒者则多是成年人。他们是基于完全不同的心理动因而陷入吸毒泥潭的。 (三)吸毒的客观因素 吸毒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具体地说就是指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的综合发展对人体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产生的影响。 享乐主义助长了吸毒之风? 以美国为例,战后资本主义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它改变了以前资本主义只重生产而轻视消费的观念,从而使资本主义进入了消费型发展阶段。美国历史学家布卢姆说:“消费型的资本主义制度,则助长了这种以立即满足个人欲望为原则的新享乐主义,反主流文化也为享乐主义思潮推波助澜,反主流文化尽管在口头上反对消费社会,但是这二者在个人的终极价值至高无上这一信念上却不谋而合。 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精神和心理压力? 经济加速发展带来的一个后果是人们生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快节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业的发展、人们忍耐性的减弱、快节奏的摇滚乐的流行和发展,正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产物。随着人们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紧张程度也随之增加。为了使紧张的心理得到宣泄和缓解,吸毒便当为一种选择,这是因为毒品具有兴奋神经、缓解心理紧张的作用。 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促使原有社会形态的崩溃和瓦解? 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使与原有的经济形态相适应的社会形态随之崩溃和瓦解。如家庭的解体。家庭的解体对人们精神的影响是巨大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离婚妇女的自杀率比未离婚妇女高2倍,离婚男子的自杀率比未离婚男子高3倍。由于离婚给人们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一些人选择自杀来寻求解脱,而另一些人则选择了吸毒。(四)为什么青少年容易吸毒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使他们心理和行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缺乏心理承受能力? 由于此时身体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身体的发育,特别是第二性特性的出现,常常令许多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骚动不安。青春期也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阶段,对他们来说,不仅要扩大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面对社会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压力、烦恼和挫折。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无法排遣生理变化给他们带来的烦恼,以及诸如家庭破裂、学业失败等压力。所以在这一阶段,很多青少年通常都要经历一段厌烦、焦虑、挫折等短期的抑郁状态。由于他们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种感觉,毒品就成为青少年自我治疗的良药。 缺乏分析能力? 青少年在这一时期,自我发展还不完善,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对事物分析的能力。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本能的支配和好奇心的驱使,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通常情况下,青少年吸毒并非由心理危机造成,多数是出于好奇心,而且他们根本考虑不到吸毒的后果。叛逆心理?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萌芽和发展的时期,强烈的独立意识,特别容易使他们产生叛逆心理。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社会变迁的加快,代沟的产生,他们的叛反心理常常以非正常的方式,诸如吸毒、群居等超过社会规范的行为表现出来。 四、讨论:网络成瘾 1.什么是网络成瘾? 2.网络成瘾是不是一种脑疾病?3.网络成瘾可能的神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