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可能会说,运动性猝死就是运动过量导致的。其实不然,运动过量更多时候只是诱因。有些人看上去特别健壮,实际情况可能已经存在某些心脏疾病,只不过平时显现不出来,当运动后心脏负荷增加到一定程度,病变部位才会出现问题。所以,运动一定要控制好强度,千万别超标。
02
如何保证合理的运动强度?
心率是判断运动强度的重要方法。安静状态下成年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一般身体活动允许的心率叫最大心率(220减去年龄)。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心率超过了最大值就会喘不过气或头晕,这些症状是在提示“运动过度”了,需要休息一下。当然,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最大心率也会增大。
只要心率低于“最大心率”就是安全的吗?当然不是!我们要尽可能离临界点远一些——运动时心率最好不要超过最大心率的85%。一般来说“中低等强度区间”的运动心率为最大心率的50%~70%,“剧烈运动强度区间”的运动心率则为最大心率的70%~85%,大家可以自行换算。
对于初次锻炼的人(男性超40岁,女性超50岁),特别是既往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以及有长期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开始运动前一定要到医院做个运动负荷评估,经医生指导后再运动,确保科学锻炼。简单地说,运动要科学、循序渐进。
跑步之前应热身,先进行5至10分钟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慢地跑等,提高肌肉温度、让身体热起来后,对全身各个关节、肌肉和韧带进行拉伸。
跑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匀速呼吸。跑步中的呼吸要有一定节律,用鼻、嘴同时呼吸时,嘴不必张得太大,可将舌卷起,延长空气在口腔里的时间,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每一次呼吸要注意尽可能将气体从肺中呼尽,以增大有效的换气量。跑步后不要马上停步,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然后再进行全身放松活动。
当感觉不太舒服或运动中特别疲惫的时候,要及时停下休息。当身体劳累疲惫时再做剧烈运动,会让心脏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状态,即使是健康人也可能引发不测,遑论有过心肌梗死和猝死经历的人。
通常在猝死发生前,会有短暂的心绞痛,或是感到咽部哽咽、咽东西费劲,有的人会头晕、心慌、恶心、胸闷、出汗、浑身无力,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信号。在运动中出现这些感受时,说明身体在强烈抗议了,这时一定要听从身体的需要,中止运动,进行休息,而且跑步时最好结伴出行。
心脏病发作后,如果在4-6分钟内没有获得有效救治,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当发现有人在运动中突然意识丧失已经倒在地上时,应立即将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应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救治。在抢救时,首先应使患者头部后仰以畅通气道,然后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持续进行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参考文献
[1]汪芳.警惕疲劳后跑步导致猝死[J].保健医苑,2020(09):24-25.
[2]周丽. 跑步运动不应“因噎废食”[N]. 河北日报,2012-12-05(015).
[3].长跑意外猝死 如何避免悲剧重演[J].科学大观园,2021(12):32-33.
本文仅作科普,具体诊疗方案需结合患者详细病史,如您有较为紧急的疾病问题,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