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果一直在转型
事实上,即使在租金上涨、各项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不少苏果门店依然选择了坚守。
“我们很多门店到期后租金大幅上涨,有的涨幅超过150%,但我们还是继续签约了。”苏果方面向鱼禾财经透露,这些门店大多是社区店,为周边的居民服务多年。
数据显示,做“附近生意”的苏果,在南京及其他优势市场的门店数量一直保持着规模优势——上千家门店数量,仅南京市场就有70家购物广场、社区店,以及550多家生活超市、便利店。多年的深耕下,苏果深谙周边5公里内居民的日常消费结构,基于门店商圈调研及消费者研究持续对门店进行调整升级,提升用户体验和商品质价比。
一方面,苏果通过线上平台“萬家APP”,提供3公里免费送货、1小时送达服务,同时通过京东、美团等第三方平台提供线上服务补充;另一方面,“年轻化”“品质化”是苏果商品结构调整的一大方面,通过大单品、定制品、新品、网红商品赋能“商品力”,升级、进口、网红等新品数量占比大幅提高,涵盖食品、调味品、酒水饮料、日配、个护清洁等民生品类,突破超市“传统”商品边界,满足消费升级迭代需求。
苏果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零售行业普遍面临挑战,苏果作为多业态零售商,早已提前做好了业态发展布局。“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综合超市和社区超市的布局和结构,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更优更好的服务,做街坊邻里美好生活的陪伴者。”
自带“烟火气”
融入“一刻钟生活圈”
“本土老大”苏果,已经陪伴了南京人28年,遍布在南京城市的每个角落。
公开资料显示,苏果作为华润万家旗下品牌,由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于1996年一手创办,以“引领消费升级、共创美好生活”为使命,服务地方经济大局和百姓生活品质的提升,在消费升级、食品安全,低碳环保、乡村振兴等多领域,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承诺,与国计民生同向而行。
比如,苏果以助农为抓手持续践行美好责任,通过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进行消费帮扶、产业帮扶,投身乡村振兴,做强当地农产品品牌,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活力。
依托江苏农产品资源优势,苏果扩大源头采购,将省内外更多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带到市民餐桌,同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信息追溯能力,实现农产品从种养、加工、流通到消费终端全链条追溯,切实守护消费者菜篮子、果盘子的安全。
无可争议的是,新消费浪潮下,如开市客、山姆等外资零售巨头的加入,为城市商业注入新活力。但无论是“外来网红”还是“本土老大”,双方不同的市场定位和服务客群其实互为补充,共同组成商业方阵为城市服务。
如果说山姆、开市客等会员制超市倡导为城市新中产提供高品质商品、自带“流量光环”及“高端标签”,那么以市民大众为中心客户群的苏果,更像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自带“烟火气”——早上起来去门口的便利店买豆浆、包子、烤肠、咖啡、三明治,中午有10多种便当、关东煮、各类水果可供选择,晚上带孩子去楼下的社区店逛逛,补充点柴米油盐日常所需……可以说,苏果做了28年附近的街坊生意,已经融入到城市“一刻钟生活圈”。
新苏商认为,城市的商业发展是动态平衡的一个过程,新老品牌互相竞争,鲶鱼效应最终带来城市整体商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受益的是城市广大居民。网红品牌的“攻势”下,“本土老大”苏果能顺利“破局”吗?或许,苏果的坚守与转型,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