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放血疗法在西方风靡一时。当时的医生认为人生病后,要把病治好,就得放血,就是用手术刀将静脉切开,一下子放血出来,病就会好,这就叫放血疗法。中医也有放血疗病的说法,不过中医只是在四肢末端用针刺一下,见血即可。但西方的放血疗法要放的血就要多了,用手术刀放血,病人痛苦,放血量也不好控制。这时候,蚂蝗登场了,不用手术刀,直接让蚂蝗吸病人的血,由于蚂蝗唾液有麻醉作用,病人不会感到疼痛,一只蚂蝗大概吸食数毫升血液,量也容易控制。于是,蚂蝗便成了医生的得力助手。1833年,法国就曾进口4000多条蚂蝗帮助医生完成放血疗法。直到19世纪中期,放血疗法被证明是伪科学,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蚂蝗也失去了它放血助手的身份。
“吸血鬼”蚂蝗的杀招不仅仅是吸血,对付鸭子,它们有其他办法。池塘是鸭子的乐园,但蚂蝗的存在却使池塘变成了鸭子的噩梦。如果你观察过在池塘里游玩的鸭子,便能发现鸭子喜欢把头伸到水面下戏水或捕食,这个动作给了蚂蝗可趁之机,它们会顺着鸭子的鼻子、嘴巴进入鼻腔和喉咙,并在此定居,繁衍生息。越来越多的蚂蝗堵在鸭子的呼吸道,最终会导致鸭子窒息而死。
狼吞虎咽的龙虱
到了夏天,池塘就是龙虱的天下了。这种体型呈流线型、扁平、光滑、长着触角的多节甲虫被喻为“掠食机器”。它们是肉食性昆虫,池塘里的任何动物都有可能成为龙虱的目标,它们宛如一个个老饕,什么味道都想尝一尝。如果有水生小动物,比如小鱼、小虾、蝌蚪等从龙虱身旁游过,它总会凑上去咬上一口,如果发现正合口味,便将猎物咬死,开始狼吞虎咽。
龙虱是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完全变态的昆虫。龙虱幼虫没有翅膀,最长有10厘米。龙虱幼虫比成虫更为凶残,它们有一对大大的、弯曲的颚,可以轻松夹住猎物,有的猎物甚至比它们体型还大。龙虱幼虫成熟后,钻到水边比较干燥的泥土中化蛹,半个月后,破茧而出,羽化成虫。成年龙虱善游善飞,可体长最长也只有4厘米。
龙虱在水下是需要呼吸的,龙虱幼虫的体内有储藏空气的小室,用完小室中的空气,就必须得浮出水面,重新吸入足够的空气。而成年龙虱则将空气储藏于鞘翅和腹部的特殊结构中,像带着一个氧气罐,比起幼虫,成年龙虱能在水下待更长的时间。
身怀绝技的蜻蜓幼虫
蜻蜓点水,是在产卵,幼虫破卵而出,这些暗褐色或是暗绿色的小虫子便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水虿。
水虿长着大大的眼睛,视力超群。在水中游荡的小虫子被水虿看到可不是什么好事,尽管它们之间可能隔着一段距离,但水虿有秘密武器——下颚,能够迅速捕捉猎物。水虿的下颚有两个关节,平时它们将下颚收起,倾斜着置于头部下方,攻击猎物时,将下颚弹出,下颚末端如钳子般的弯曲部分牢牢抓住猎物,再一收缩,猎物随着下颚收回,落入水虿口中。
水虿的呼吸器官长得比较奇特,长在消化道后端的直肠内,因此也叫做“直肠腮”,它们靠着尾部缓慢地吸水、排水来呼吸水中的溶氧。
一只蜻蜓生命里95%的时光都是水虿的形态,等到水虿完全成熟,进入绝食期,这时候它的猎物们总算可以松口气了。绝食期中,水虿会挑选某个“良辰吉日”,一般是晴朗的夜晚,蜕变为蜻蜓。蜻蜓剩下的5%的生命周期才会以蜻蜓的形态在空中翱翔、捕食、交配、产卵。
称霸一方的半翅目水虫
半翅目水虫种类繁多,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长着吸管状的口器,能够吸取动物和其他昆虫的体液。
仰泳蝽就是其中之一。看到它的名字,大概可以猜到它在水中的独特姿势,仰泳蝽有两对足,前足短,后足长,在水中时,它们喜欢四脚朝天,背部朝下,微微隆起,像一艘小船的船底。需要游动时,前足抓着后足划动,就像人们划船似的。
仰泳蝽的独特姿势可不简单,它们的背部颜色浅,从水下看,与水面、天空的颜色几乎融为一体,而腹部颜色较深,从上面看,与水底的颜色近乎一致。这种小小的心机使它的猎物即使靠近它,也无法及时察觉它的存在。猎物靠近时,它会迅速将吸管状的口器刺入猎物体内,注入神经毒素使其麻痹,再吸食猎物体液。体长不足15毫米的仰泳蝽总喜欢挑战体型比它们大得多的猎物,当成群的仰泳蝽聚集在一起时,它们甚至可以杀死一只大青蛙。
爬水蝽也是半翅目水虫之一。爬水蝽长、宽几乎一致,长得四四方方,经常出没于池塘或小水洼中,爬得不快,看上去有点呆呆的,似乎很容易被抓到,但你可别轻易尝试,这些小昆虫的脾气颇大,即使是好奇的触碰,也会被视为挑衅,它们会立即展开反攻。
爬水蝽的管状口器较短,却可以很轻易就刺穿皮肤,释放毒素。这些毒素对人类起不了多大作用,但对于小型昆虫、小鱼、蝌蚪等却是致命的,这几种小动物常常成为爬水蝽的腹中餐。
赫赫有名的半翅目水虫少不了水蝎子。其他半翅目水虫都是天生的游泳健将,而名字中带有水字的水蝎子却是“旱鸭子”。如果将一只水蝎子扔到可以淹没它的水中,它很快就会被淹死。所以水蝎子通常生活在极浅的小水洼或是水坑中。
它的尾部有一根1厘米左右的呼吸管道,可以伸出水面呼吸,这根呼吸道形似蝎子的尾巴,另外,水蝎子的前足长得与蝎子的前肢十分相似,它便是因此而得名。
水蝎子还有一点与蝎子相似,那便是二者皆有毒性。水蝎子和其他半翅目水虫一样,能够刺穿其他小动物、小昆虫吸食体液,水蝎子甚至能够刺穿甲壳类动物的壳,十分凶残。
看似平静的小水洼、小池塘其实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我们无法注意到的战斗,在水面下,潜藏着一群“杀手”,水中的小生命在以它们独特的方式顽强地生存着。如果你有兴趣,不如到小水洼旁看看,说不定可以亲眼目睹一场搏斗,但请千万别打扰它们。
拓展阅读
被猎食者的生存妙招
水面下危机四伏,但生活其中的被猎食者们也有自己的生存妙招,以躲开捕食者的侵袭。
以量取胜
桡足类的生存妙招是“虫多力量大”,桡足类的卵数量众多,且同时孵化。每到孵化的季节,小池塘内的桡足类就会出现爆炸式增长,捕食者怎么也吃不完。数量的压倒性优势使得总有一些桡足类能够幸存下来,继续繁衍,种群因此生生不息。
瞬间移动
水面下,除了躲藏,被捕时者能够逃生的唯一方式就是速度要比捕食者快,有些小虫子就能做到这一点,它们能够“瞬间移动”。有些小虫子能够从肛门处喷射出水流,靠着推力,像火箭一样,喷射式前进,逃离虎口。长着大嘴的捕食者只能目瞪口呆,目送着到嘴的食物溜走了。
迅速进化
水蚤是一种小型甲壳动物,背部有短刺,一般的湖泊中常有成百亿的水蚤。有时候,可能是由于其他食物缺乏,抑或是水中猎食者激增,水蚤群会遭到强烈的攻击,水蚤数量迅速减少。水蚤的应变极快,繁殖周期也很短,几天后出生的水蚤就是进化后的,会长出更长的尖刺,使得捕食者难以下咽。
自然界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好似两大高手过招,见招拆招,都在努力地维持着本种群的生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