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赛程_世界杯多少年一次 - fybstd.com


你知道吗?最近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火了,剧里的“海女”光礼让人印象深刻。她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水里七八个小时,徒手采集鲍鱼、海胆等海产品,这活儿真是辛苦极了。光礼说:“做牛都比做海女强。”这句话让无数观众感动落泪。

在剧中,光礼的装备非常简陋:布制的潜水衣,一副潜水镜,只带一个浮球和一个网兜便下海捕捞。如今,虽然海女们的装备有所改进,穿上了现代潜水衣,但她们仍然保持着不带氧气瓶、仅靠憋气潜水的传统。这种传统背后,有着太多未述说的故事。

要成为一名海女,练习憋气是第一关。海女内部会依据憋气能力分为“上军、中军、下军”。下军一般只潜到3米深的海域,中军则是5~9米深,上军最深会潜到15~20米深的海底,单次憋气最长能达两分钟之久。近海的水域会有复杂的洋流,礁石遍布,暗流涌动。海女还面临着被海藻缠脚、被鲨鱼咬食等死亡风险。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海女们还是会深潜、多潜。

但是,危险不仅仅来自大海,还来自这门职业本身。最常见的就是减压症,也被称为“潜水员病”。这是一种因周遭环境压力急速降低时造成的疾病,常见于潜水减压上升期间或之后不久。症状包括皮疹、虚脱、关节痛、呼吸困难、乏力、干咳、麻痹,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除了减压症之外,海女的职业病还包括头痛、听力障碍、中耳炎、胃病、心脏病和肌肉骨骼症状。特别是听力障碍在老年人中很常见。海女们会随身携带口香糖和头痛药。咀嚼口香糖可帮助减少耳鸣,而头痛药则是对付每天数百次反复下潜造成的头痛。

尽管海女的死亡率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据韩媒2018年的一则报道,自2011年以来,共有55名潜水员在捕捞海产品时死亡,其中45人(81.8%)年龄在70岁以上。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那么,海女们超强的憋气能力是天赋还是训练的结果呢?有个专门研究“超人类”的团队对海女的遗传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他们找来三组受试者,分别是30名济州岛海女、30名济州岛人(非海女),以及31名首尔人。经过基因组学分析,研究者发现,现代济州岛人包括海女和非海女,都是同一祖先的后裔。而韩国大陆人与济州岛人的基因差异,与跟日本人或中国北方汉族的差异一样大。

在模拟潜水实验中,海女组的心动过缓比其余两组更加明显;不过研究者认为,这是海女经过长期训练的结果。基因分析还发现,一个与心脏舒张压降低相关的等位基因,在济州岛人(包括海女和非海女)基因中出现的频率是33%,而韩国大陆人的频率为7%。研究人员认为,这个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总而言之,无论是海女还是巴瑶人,他们的潜水能力都是基因适应和长期训练互相影响的结果。还有一项来自韩国本土团队的海女适冷性的研究。上世纪60到80年代的海女,身穿薄薄的棉质泳衣就能忍受海水的寒冷;但这种冷适应特征,在穿专业潜水衣的现代海女身上已经消失。

由于独特的潜水方式、严谨的阶级组织、海神祭典以及半母系社会,济州岛海女文化在2016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女的一个传统是女性互助。海女群体中有带教的习俗,老海女向年轻海女传授憋气技巧、潜水技巧,如何根据风向、海浪声来辨别当日是否适合下海,以及采集海产品的技巧。采集上来的新鲜食材,她们会将一部分立即烤食并平均分享,还会分享哪个海域有更多海产品的信息。集体中如果有人怀孕、生病,她们也会将一部分的收成分享出去。

这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女性集体,她们依靠辛勤的劳动填饱肚子、帮助他人、在家庭中获得地位与尊严。《苦尽柑来遇见你》的火爆,背后不仅是海女的文化叙事,更是坚韧女性的性别叙事。只要给女性一片天地,无论环境多艰难、条件多恶劣,她们都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她们不只关注自身,还慷慨地互助,建立起独一无二的文化与传统。这大概是海女故事最动人的地方。

换作是你,你会选择成为海女吗?评论区聊聊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